找到相关内容1374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大师鉴真和尚

    的是《》。所谓《》,据佛经典籍记载,是释迦牟尼寂灭后百年,由昙无德尊者从律藏中辑录而成的一部戒律。因为其中区分为(一)比丘法,(二)比丘尼法,(三)受戒法,()灭诤(争)法等部分,故称《》。《》又是佛教早期的“五部律”中的一部。所谓“五部律”,是对于律藏见解不同的五大派别。据说,西天二十八祖中的第四祖优婆曲多之下,有弟子五人,对戒律各抱异见。昙无德所编制的称“昙无德部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2951189.html
  •  宗

    律宗,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。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。因依据五部律中的《》建宗,也称律宗。复因道宣住终南山,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。 相传释迦在世时,为约束僧众,制订了各种戒律。...时又把《摩诃僧祗律》、《十诵律》等广律译出,用作行事的依据,以致受戒与随行不相一致。北魏孝文帝时,法聪在平城讲《》,并口授弟子道覆作《律疏》6卷,内容只是大段科文。因此法聪被认为是律师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4243541.html
  • 律宗的起源与传承

    只有五部中的前四部,即《十诵律》、《》、《僧祗律》和《五分》。   自佛教传入中土,直至曹魏初年,由于没有戒律的翻译和传播,僧、俗界限不甚明了。僧人只以剃发染衣区别于俗人,并没有归戒之举。...十诵律》、《》、《摩诃僧祗律》、《五分》和《毗尼母论》、《摩得勒伽论》、《善见论》、《萨婆多论》、《明了论》。   印度所传五部律中,先后传译我国,唯独缺少迦叶遗部的本,始终没有译就,...

    程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4279039.html
  • 律宗(下)

    戒本和羯磨原来未有定本。关于戒本,“”的译主佛陀耶舍曾经翻出了一种,后来慧光加以改订另成一本,并部法愿、南山道宣、东塔怀素又各辑一本。这五本的内容虽都和“”有关,但文句次第互有出入。因为耶舍所译戒本出于他自己的口传,而“”的翻译参考到支法领从西域得来的原本,禀承各别,自不能不时有异辞,后人对照两译来作修改,也就不免有种种参差了。(唐人定宾等相信“”在耶舍的译本外,另有支法领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0658315.html
  • 学大师——慧光

    因此,慧光年青时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学的钻研上。   在佛教的经、、论三藏中,律部传入我国的时间最晚。直到南北朝时,对学的研究还处在起步不久的阶段。就中《》的弘传又较《僧祗律》和《十诵律》为迟。在北方,北魏时行用的是《僧祗律》和《十诵律》。北魏孝文帝时代,始有法聪和尚在北台平城(今山西大同)开始传授《》,不过仅限于口授,未有文字著述。魏末又有道复律师宣传《》,撰写了6卷疏文,但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1556200.html
  • 律宗大概

    时此最盛于南方。   其次翻译的是《》,时期和《十诵律》相去不远,但迟至隋朝乃有人弘扬提倡,至唐初乃大盛。   第三部是《僧祗律》,东晋时翻译的,六朝时北方稍有弘扬者。   刘宋时继《...有部律》,我个人起初见之甚喜,研究多年。以后因朋友劝告,即改习《南山》。其原因是《南山》依《》而成,又稍有变化,能适合我国僧众之根器。故现在我即专就《》之历史,大略说些。   唐代是...

    弘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4179038.html
  • 律宗

    广律译出,用作行事的依据,以致受戒与随行不相一致。北魏孝文帝时,法聪在平城讲《》,并口授弟子道覆作《律疏》6卷,内容只是大段科文。因此法聪被认为是律师。及至慧光造《律疏》,并口授删定羯磨,始奠定该宗基础。慧光弟子道云传道洪,道洪弟子智首,慨叹当时五产互相混杂,即研核古今学说,撰《五部区分钞》、《律疏》,影响很大。智首的弟子道宣,专研律学。继入终南山潜心述作,著《比丘含...

    隆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5456256.html
  • 戒本述义》之序、前言、后记

    但惟《》化缘独盛,余部皆行传不久便凋零无继。  《》初译于姚秦,养蕴于南北朝,大显于隋唐。有唐一代,南山道宣律师,内外博洽,道行高邈。以化、制二教总揽世尊一代教法,专弘《》,声振乾竺,美流天下,独步律苑,登峰造极。海内缁侣景从如云,悉以为范,后世遂奉以为宗。千年以来,灯天下,传承不绝。《》实此土学人律仪行持之圭臬,踱步律庭之津梁。  佛言: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时适象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250245.html
  • 戒律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弘扬

    多数的戒相,则与比丘戒相同。比丘尼戒之出现在比丘戒之后。如《》卷一有段文字记载: “舍利弗尊者请问世尊,何者等正觉修梵行佛法久住?何者等正觉修梵行佛法不久住?愿为开示。佛告舍利弗:毗婆尸佛、尸...所谓五部律之原始。其五部为:一、昙无德部——。二、弥沙塞部——五分。三、萨婆多部——十诵律。、迦叶遗部——解脱戒本经。五、婆苏富罗部(未传)。  五部分派说,是根据《大集经》二十卷《虚空目、...

    恒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5069771.html
  • 探访佛教律宗祖庭:长安区凤凰山净业寺

    丹徒)人。自幼聪慧,9岁能作赋,15岁出家,20岁受具足戒,先后依止智顗、智首律师钻研学,曾在大禅定寺听智首律师讲《》四十遍,历时十年。而后,道宣律师四方参学,“居无常师,追千里如咫尺;唯法是...,其余时间均在净业寺潜心禅定,研究学。他曾因严持戒律、精修般舟三昧而感人天送供,天神护法。道宣律师以大乘教释《》,广弘律学一脉,他的著述中有关《》疏、钞极多,其中《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09045294066.html